說起地瓜,不經回想起老一輩在物資缺乏年代,吃不起白米,只能以地瓜籤充數的苦澀歲月,時至今日隨著物質生活逐漸富裕,白米飯吃多了,卻又讓人想念地瓜的滋味,三不五時就會煮個地瓜飯或烤個地瓜來解解饞。或許也就因為這樣,柯爸爸與柯媽媽每到稻作休耕時期,就會種些地瓜來給自己與家人食用,因此今天分享的「黑木耳地瓜飯」,就是利用兩人費時溫煮的黑木耳養生露與人工栽種的地瓜為主要食材。
這一次與前陣子介紹的「黑木耳番薯飯」,在料理作法上有一些變化,「黑木耳番薯飯」係將黑木耳養生露與地瓜一起打成汁後,再與白米一同蒸煮而成。而「黑木耳地瓜飯」則保留地瓜的原本樣貌,僅將黑木耳養生露取代生水,再與地瓜與白米一同放入電鍋中蒸煮,除在成品視覺呈現上較為鮮艷、可口之外,吃起來也特別滑Q與鬆軟!
番薯(Ipomoea batatas)又名地瓜、紅薯、甘薯、山芋、金薯、甜薯、朱薯...等,為常見的多年生雙子葉植物,番薯種類多樣,包括紅肉番薯、黃肉番薯與紫色地番薯三品種,其中以黃肉番薯適合拿來做成甜湯,因為肉質口感Q且有彈性,耐煮不易鬆軟,亦可拿來烤食,都有很不錯的風味。番薯是一種鹼性食品,含豐富的高纖維素,還可中和人體內所累積過多的酸,如吃太多的肉類、蛋或疲勞引起的酸,此外番薯中的植物膠原及粘液多醣類物質,可以適時身體進行體內環保,是一種好吃又有用的蔬菜,在國外人眼中,讚譽它為「近乎完美的食物」。
因為它的熱量低,但是它的蛋白質比雞蛋還要高,同時還擁有胡蘿蔔素、銅、維他命C、E以及愈來愈受到重視的高纖維。然而番薯與台灣人卻擁有著密不可分的歷史淵源,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台灣本省人因白米價格較貴,常以番薯果腹,且台灣的地形輪廓類似番薯之形狀,故本省人往往以「番薯」自稱,而以芋仔稱呼戰後遷居來台的外省人,但值得令人不解的是,芋頭是台灣本土原生作物,番薯反而是外來引進的農作物。(資料來源:維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全球華文最強食譜服務網http://www.ytower.com.tw)
「黑木耳地瓜飯」是一道只需電鍋,就可輕鬆完成的美味料理,基本食材只要事先準備黑木耳養生露、白米與地瓜等三項食材,一開始需將地瓜用清水洗淨覆蓋在外表上的塵土後,把地瓜皮全部消除乾淨後,再將地瓜切成適當的大小的備用。接下來則是著手進行洗米的作業,將生米粒用清水來回沖洗數次,稍微瀝乾一下些許水分後,可直接先放入至電鍋中,再倒入黑木耳養生露與放入地瓜塊,最後在電鍋中稍微攪拌一下,即可開始進行蒸煮作業。待電鍋跳起的那一刻,可千萬別太心急得想要去掀蓋,這時需在讓所有的食材,在電鍋中悶煮個10~20分鐘後,就可以直接將黑木耳地瓜飯盛裝至飯碗中來享用,如果覺得味道太過單調,也可以再加入一點醬油或花生油來增味,滿足自己在味蕾嚐鮮上的各種滋味饗宴,但就我們自己個人認為,還是原始風味最為好吃啦!
step1. 將2杯米量杯的白米用清水沖洗,稍微瀝乾些許水分後,直接放入至電子鍋中湯。
step2. 把二杯半米量杯容量的黑木耳養生露,直接倒在白米上,並稍微攪拌一下。
step3. 把已去皮洗淨,並切成塊狀的地瓜,直接放在白米與黑木耳養生露上,即可開始煮飯。
step4. 待電鍋跳起後,再悶煮10~20分鐘左右,由於殘餘水分已完全收乾,即可立即盛飯享用。
黑木耳養生露係由柯媽媽與柯爸爸費時24個鐘頭,將黑木耳、枸杞與紅棗等日常生活當中的常見食材,
經過冷水浸泡與溫火熬煮等方式手工製成,有原味微甜、原味無糖、薑汁微甜、薑汁無糖四種口味,
並用耐心與細心來呵護每一鍋正在熬煮中的黑木耳養生露,一切只為將黑木耳中的植物膠原充分提煉出來,
也藉此柔化黑木耳的食用口感,進而讓每一位飲用黑木耳養生露的朋友,都能品味到健康與養生的絕妙滋味!
大瓶(1500ml/$150)、小瓶(600ml/$60)與迷您瓶(300ml/$50),冷凍狀態下可保存一個月,冷藏下七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