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距離除夕夜,還剩不到五天的時間,但隨著新聞畫面不斷播報年貨大街的相關消息,以及周邊商家陸續貼出春節營業時間公告的訊息,這幾天待在柯媽媽の黑木耳專賣店內,不自覺的也開始像上班族一樣,殷殷期盼農曆年節假期的到來。每次只要一想到除夕當天,可以返鄉回家吃團圓飯,跟父母親一起看電視守歲,突然之間,就會覺得人身最大幸福及享樂之事,莫過於陪伴在家人身邊閒聊日常瑣事,因此提醒像我們一樣隻身在外奮鬥打拼的朋友,別忘了盡早擬定返鄉過節計劃,如選擇開車,可多加利用夜間國道收費站免收費的優惠時段,避免長時間堵塞在高速公路上;如選擇搭車,更要記得提早去購買車票,以免因買不到票而排在長長的候補人群當中。
話說回來,今天要分享給大家的「黑木耳花枝丸湯」這道玩味湯品,其創作靈感來源,來自於去年(2011年)12月所發表的「黑木耳旗魚丸湯」,而我們也一如以往,秉持懶人料理中「換料不換湯」的方法,直接以黑木耳養生露為高湯底,與花枝丸一同加熱後,最後再酌量添加鹽巴與胡椒來增味,至於整體滋味與香氣如何,套一句日常成語來解說,只能說如人飲水、能暖自知,有空時,不妨就自己動手料理來嚐鮮看看吧~~
談到花枝丸的由來,可追溯至1974年,當時從事龍蝦、九孔及旭蟹等海鮮批發業的洪榮郎先生,有感於澎湖的烏賊、花枝等漁產滋味鮮美、產量豐沛,但價格及銷售情況卻不甚理想,故急思妥善解決之道。在某次聚會中,與同學顏兩願在閒聊時談及此一話題,指出台灣丸類製品的市場極大,澎湖既然海產資源豐沛,不應該只有「狗母魚丸」等產品上市,因此便開始構思如何改變傳統海產的銷售及食用方式,避免造成暴殄天物的困境與無奈,並考慮做成類似魚丸的產品,賦予嶄新的風味與食用習慣,同時藉以提昇烏賊類漁產品的附加價值與整體銷售業績。
既然討論出大概的變革方向後,兩人隨即耗資購置相關生產設備,全心全意地投入新產品之研發工作,歷經無數次實作、試吃及改良之後,終於成功開發出嶄新的花枝加工食品,除取其原料及外型將之正式定名為花枝丸外,並率先於自身經營的餐廳內部試賣及推廣。由於前所未見的花枝丸在推出試賣後,立即受到饕客好評,並逐漸立下口碑,兩人便當機立斷開始代工生產,以「國榮花枝丸」為名進行包裝,開始行銷至台灣本島及香港等地,為國內花枝丸等相關加工產品奠下蓬勃發展的契機,市場也自此漸臻成熟,甚至後來也出現百家爭鳴的繁華榮景。(參考資料出處: 花枝丸的由來─澎湖風情話http://blog.udn.com/tango6/4522406#ixzz1jhwWd0cg)
接觸「花枝丸」的第一印象,大部分都是在夜市內用10塊錢,就可以吃到3顆酥炸後的花枝丸,而對於花枝丸的料理法,不是用炸的、就是用烤的,鮮少有耳聞過或見識過用花枝丸來煮湯的食譜,因此喜歡嘗試創新料理法的我們,今天就要來分享「黑木耳花枝丸湯」這道玩味料理,只要準備黑木耳養生露、花枝丸、鹽巴與蔥花等四項食材,花不到5分鐘的時間,簡單、營養又低卡的養生湯品,即可熱騰騰的端上桌來慢食享用。
用黑木耳養生露取代高湯來料理而成的黑木耳花枝丸湯,其調理方式就像平常煮貢丸湯一樣,只需將黑木耳養生露倒入鍋中,稍微加熱使其溫熱後,再加入花枝丸一同煮到沸騰即可,烹煮當中可依個人喜好調味,唯在料理過程中要特別注意的是如果本身不太喜歡濃稠的湯品,可以添加酌量開水來緩和黑木耳養生露本身的濃稠度,而較為重要的一點,由於黑木耳養生露較為黏稠,因此烹煮時要記得稍微攪拌一下,避免讓底部有燒焦的情況產生。
step1. 先將黑木耳養生露直接倒入鍋中,可依個人喜好酌量添加開水降低湯品稠度。
step2. 接著將手工花枝丸與黑木耳養生露一同加熱,加熱過程中記得要不定時攪拌。
step3. 起鍋前可自行添加些許鹽巴、胡椒粉及香油來調味,盛碗時可在灑上些許蔥花來增色。
黑木耳養生露係由柯媽媽與柯爸爸費時24個鐘頭,將黑木耳、枸杞與紅棗等日常生活當中的常見食材,
經過冷水浸泡與溫火熬煮等方式手工製成,有原味微甜、原味無糖、薑汁微甜、薑汁無糖四種口味,
並用耐心與細心來呵護每一鍋正在熬煮中的黑木耳養生露,一切只為將黑木耳中的植物膠原充分提煉出來,
也藉此柔化黑木耳的食用口感,進而讓每一位飲用黑木耳養生露的朋友,都能品味到健康與養生的絕妙滋味!
大瓶(1500ml/$150)、小瓶(600ml/$60)與迷您瓶(300ml/$50),冷凍狀態下可保存一個月,冷藏下七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